下午睡了一大覺醒來,三兩朋友約著吃晚餐,有間韓國餐廳頗有名,相約用餐。
睡了才兩三小時,頭還昏著,來瓶冰啤酒醒腦,『 Cass 』算韓國國民天牌之一,看看菜單,不到五分鐘就達成協議,吃飯這種事就是要這樣辦才對嘛。
幾樣小品唯獨不見我最愛的麻油拌黃豆芽,人呢?人呢? 紅咚咚的大白菜泡菜酸香辣均衡,很有韓國本地大牌餐廳的風味,必須按個讚!黑呼呼一團是茄子,去籽下去鹽醃時間掌握剛剛好去生,偏厚的地方還帶點脆,再一個優秀,其他不偏不頗,過關。
這一大盤牛舌上來確實有點令人咋舌,不過不是好的地方… 片的偏薄是一回事,但其瘦小的程度…
巴比自認不是不甘願出錢,但是那麼大一條牛舌,看紋路跟切法也不是已經到舌尖的前端部分,怎麼會片成這種不過咱家半個手掌大的尺寸呢?這種刀法太粗糙了,想到前幾個禮拜報紙關於各家餐廳廚房自己備料時、就很可能已經浪費一半糧食的報導,心酸。
台灣韓國料理店中賣烤肉者頗多,這道經典代表醃小排卻甚少見過,何解?這道頗為講究刀工的小排在準備的時候要先把約莫三吋高肉排、沿著大骨為圓心,像給水果削皮般的片成一大長條薄片,再準備醬油、料酒、糖當醃料,講究的店家還會加上水梨泥、蘋果泥、鳳梨片乃至烤過的洋蔥一起下去醃個幾小時,上桌前灑點白芝麻,就這麼一圈攤開在烤盤上,剎時醬香四溢,當桌者飢腸轆轆,旁邊的為之側目~ 肉片既片的薄,熟的快,好了用大剪刀剪成一口大小,看各人喜好連著醬料蒜片泡菜甚至白飯,拿生菜一包豪邁入口,過癮至極,靠大骨處要多花點時間烤,連附著筋啊肉的是韓國人心中聖品,辣妹貴婦照樣不顧形象啃得不亦樂乎,台灣朋友有時比較不瞭解當地習慣,本該一口大小的被胡亂東加西加包成一大個生菜版肉包,雖說吃喝原是由人所好,不便講這樣不對,但就少了那份順暢寫意。
只是這道吃完了總得全身從頭到腳再洗一次,累啊。
台灣韓國料理店越開越多之多,大概只比號稱『拒用韓貨』的人少一點,可惜吃來吃去,菜單少有不同之處,實在沒創意,感覺只要會煮個所謂豆腐鍋就能開店,其他菜式往往少之又少,無論難易,總別人不去做,市場還沒出來,就大家站著旁邊看,剛才的醃小排是一例,這道先蒸後滷的豬三層肉也是一例,同樣風格的還有滷豬腳,作法相較於中國菜裡的同樣菜式來說實在是簡單到不行,就像韓劇裡會出現的場景,韓國男人的確常常約在路邊攤就這樣大口肉大口酒的吃喝起來,會不會是這種口味在到處是快炒店的台灣人來說太弱所以找不到知音?
這邊頗讓咱家驚訝的是準備了辣蘿蔔牡蠣泡菜供客人一同包進生菜裡調味,取代比較常見的味增醬,風味自然多了更多層次,再幫他按個讚,可惜酸蘿蔔略偏甜,也不是用『水泡菜』的方式上桌,不然這道就給你個滿分!
話說這回忘了喝個辣湯?明天再去一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