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是有點晚,但有總比沒有好,當晚吃飯不是重點,首先藉此機會、謝謝現職大盤代理紐澳酒的 Ivan 伊凡兄之前諸多瑣事幫忙,接下來順便藉此天降的好理由,把長官巫董、久不見的光妹、祺哥、值班秘書熊貓妹都招來,將家裡幾瓶想喝又喝不掉的酒銷了,免得放越久看著越討厭... 我自己帶去兩瓶紅酒、兩瓶白酒,祺哥貢獻粉紅香檳一支,伊凡兄帶來店裡紅酒一支,果然是喝春酒啊~
Johanninger, " BERG ", Riesling, 2005
理論上,香檳該先上,但酒主人沒來,小的啟敢妄動,先把自己的兩瓶白酒殺了吧。
『BERG』是德文,近英文『HILL』的意思,這瓶酒是以坡度較大、區域石礫較粗獷的 Riesling 為原料釀成;Johanninger 之前曾略記過一篇關於他的 Pinot Noir,讓我驚豔的紅酒喝掉了,今天這款白酒算是帶來讓行家伊凡兄替我鑑定,結果我們唯一能達成共識的地方是:他很不像德國 Riesling!
飽滿、澎湃、深度,這應該也是老藤的產品,香氣暗湧,與印象中德國 Riesling 相較,風格異常冷峻,有種刻意收斂手腳、等著時機表現的感覺,果然入杯近五分鐘後出現『厚實豐沛』的感覺,以此量之,節以溫度,配餐,應到紅肉前不必換過,怪哉?妙哉?又一種難以想像的 Resling 風格;酸甜度都不甚明顯,就這一層次上,少了『白酒』所被賦予的定義,也是同席諸友人最大意見分歧點,可我個人挺喜歡這酒廠勇敢走出自己道路的感覺,用心學習傳統技藝,然後再用力挑戰傳統包袱,這種FU實在殺太大了~ 果然怪胎東西自然有怪胎愛!
Weingut Brundlmayer, Chardonnay, 2005
Weingut Brundlmayer 是近年來奧地利非常受到注目的酒廠,莊園位於維也納西北近郊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產品以味道雋永者為大宗;兩年前去到當地,也是店裡面的推薦,帶回來試試,效果還真是出奇的好!
香氣貫穿性十足,隨著溫度變化透出越來越強的太妃糖香,一絕!酒體與一般慣常以入橡木桶方式增加風味的 Chardonnay 大相逕庭(伊凡兄用『肥厚』來形容,但講白酒用這二字會不會有點... 太膩?),反倒呈現自然宜人、落落大方之態,回想起來,確有知書名門後人之資;Trocken 甜度低,順順地滑過齒間,中等酸度萬分宜人,真是沒想到今晚這白酒就能帶給眾人驚喜,不愧我萬里迢迢請回家裡安座啊!
台北冬天 20度上下的通風室內、未開空調餐廳,殺兩瓶有深度的白酒,意外喝來舒服,硬要留到悶熱夏天才躲在冷氣房裡開瓶,倒欠了份怡然,這又是一套『喝酒環境學』,心領了; 拿他們來帶頭向前衝,我覺得相當到位,名氣當然差了一大大大截,但是『拼到底』的感覺卻是從第一口就未曾停過,小兵立大功,下回有機會我再去翻些好東西來!
結果白酒剛上沒10分鐘,香檳主人來了,那小姐麻煩香檳一起上吧!快喔!喝喔!杯子壓杯子囉!
M&C 的 ROSE 實在太煽情了!從包裝到口感都是如此,雖然我始終覺得 M&C 本質上過於譁眾取寵以致乏善可陳,但也不得不承認整個集團釀酒風格、包裝路線、行銷方式,不愧被稱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香檳品牌!祺哥之前搬家時嫌麻煩,大手一揮,叫我帶回家去,靠,你有聽過酒鬼遇到人家送酒還嫌麻煩嗎?只是自己在家喝這酒未免太誇張,正好他最近遠渡重洋考上相當困難的網管證照,一直沒機會恭喜,這回算是同場加映,同樂一番!
很妙的是之前只放在房間陰暗一角積灰養蟲,但在台灣濕氣重溫差大的環境下,這倒不失為一種存酒的方法;這般放了兩年多,今朝重見天日,原本理所當然的喧囂脂粉黯然了、不再放肆,反倒多出異常豐沛的綿密底蘊,難道這才是 M&C 的真面目?浪子回頭,沈澱出來的東西都比人家要添了許多刻畫,或許 Party 上用這瓶會透些沈悶,但是拿來當作獻給好友的誠心祝福,我想更能帶著貼切實際的成熟吧。
家裡剛開瓶時,他是後試喝的,吃了不少虧,除了起頭的甜美度仍然精彩外,接著整個淡而無味了起來, 由於這只是當初在超市買的東西,我還想說:『媽的,買到ㄠ貨!』,不然就是多放個一年也好啊,自己預想先上桌比較好,結果在店裡他只比後面那瓶早上十分鐘,唉,酒鬼遇在一起難免如此... 帶去店中又過了大概兩小時才入杯,店家有一定專業度,知道要用 Burgundy 杯來裝這瓶 Barolo;我說大家以後出去吃飯有時候還是要挑剔點,時機歹歹,花錢當然不要過頭,但總比花了錢又不HIGH好吧?凝聚的杯口中透出爆發的侵略感,好像被人一腳踹進飆到時速250公里的法拉利裡面,帶勁的很!這強勢酒體還很屌的告訴你:法拉利駕駛不是你,是個超爆乳熟女!你只能看著她在換檔時、無意露出來的大腿與吊帶襪,然後縮在桶型座椅裡留口水!這種恣意野性本來並不期待能持續太久,但是很讓人訝異的是她居然到了半夜12點離店時,都還能繼續對著我拋媚眼噘嘴說再見,真是服了這風騷的義大利女人~ 而且,價格還氣死人的低,又淫盪又便宜,靠杯,我想下次自願出差去義大利,可以嗎?
此其時,長官巫董突然語出驚人,說了一大番關於義大利酒的心得,突然讓我有點感動:『靠,原來你也會醉喔... 』
Ch. Balestard La Tonnelle, 2001
這是之前台北一家頗有名的賣酒處搬家時湊熱鬧買的,酒老闆娘推薦,蒙他心情好,算的價錢也很阿殺力!下午初開瓶封閉酸澀,其貌不揚,想說自己開早了,該再過個兩三年,怎麼最近遇到的法國酒都搞自閉來著?餐廳再相遇時,乍如春神重返人間,帶來細緻可人的微風,拂面飄過,猶見欲語還羞的繽紛,舌根傳來綿密圓潤的 Merlot 做收尾,恰似那穿著蓬蓬裙的年輕金髮小姑娘,正輕輕托著下巴在與你對望著;續飲,已近晚間11點,小姑娘收斂了起來,骨幹中結實的那一面已經出現,畢竟是 St. Emilion的東西,非常期待再過兩三小時後能否更多些變化,只是夜已深、老闆在趕人,當下舉杯與眾友人一口痛快吞下,不由自主喟嘆一聲,爽!講來整體少了霸氣,但拿來當春酒倒是一等一的選擇, 如有慢食慢飲好地方,能似今日與友一聚,這酒實在適合拿來搖頭晃腦一番!何況有 Barolo 同場一試,野性知性的對比,煞是有趣、有趣。
少了一瓶?沒錯,伊凡兄所選 Barossa,很抱歉沒有影像,席間大家吃吃喝喝說說笑笑,硬要叫大家等一下未免太煞風景,古人有云:『照相亂我喝酒者,拿酒瓶,必殺之』!這楣頭擔不起,跟著喝就是;大家開玩笑說相比之下,澳洲酒猶如傳播妹,咱毒舌加一句:『是不做 S 的傳播妹』!其實經歷後才知以 Barossa 結尾是一種很妙的感覺,他『有力』的告訴你:『好啦,今晚到此為止,大家下次見』!你在信用卡還沒放回皮包前、就被踢上計程車回家,完全『不做 S 的傳播妹』風格,可奇怪在澳洲都沒這種感覺,怎得那晚就這般明顯?我一直都非常喜歡澳洲酒的大器爽朗,偏偏那晚春酒形同被『斥退』,其實我非常在意,因於基本風格?等級差別過大?醒酒侍酒不當?還是那晚一法一義,殺傷力太強?待我多喝兩箱,應該能有答案。
唉,喝多了,吃飯飲酒,一個人太孤單,有伴,嘻嘻哈哈,私釀亦覆珍釀,聊天聊地,高爾夫到電腦桌,金融海嘯到辦公室團購,多矣;知心幾回,適逢一次,足矣;專業如伊凡兄始終不懂我怎能找上這麼幾支完全不具知名度、卻又對比這般強烈的東西來當春酒第一炮,長官巫董倒是直接了當:『這就是巴比的個性啦!』,摯友祺哥面紅耳赤,簡單一句:『ㄟ,好喝耶』,哈!其實我是不小心的... 家裡放太久會壞,拿去填水溝不如給你們喝,對吧?對啦...
蒼狗凋零,人各一方,或有此機遇,舉杯邀月,若能成三人,恭喜,你喝的恰恰好,才能適逢這般美麗,晚上睡覺記得蓋被子,初春,乍暖還寒,巴比以眼前五人做誓,其實,我還能喝啦!
下次誰要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