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要感謝泰國人民,因為他們的勤奮,讓我在投資過程中小有斬獲;不過可不白耍嘴皮子,我用實際行動去愛泰國,參加撥水節就是好例子~

 

  巴比現身說法,狼狽的強調大家在沒有足夠身心靈準備下,最好還是別在撥水節時期出現在泰國街頭...

 

另一種強調自己融入當地生活的方式,當然就是豪邁的說:我是洋鬼子,我也吃臭豆腐!

 

是的,泰式料理在這十餘年來,由於政府大力支持與本身『健康餐飲』形象,在世界餐飲界頗有後來居上之勢,尤其跟專吃古怪東西的中餐、或是叫(西方?)人難以理解的日式料理相比,泰國菜相對平易近人的料理風格與價位確實有先天受歡迎的地方;看台灣這幾年越來越多泰國餐廳開幕,就知道這種大趨勢來臨,只是品質良劣參差,大半都已經『愛台灣化』了。

 

有人問過我:印度菜也用香料,泰國菜也用香料,辣起來都要人命,差別在哪裡?以個人經驗,香料的使用正是二者相同也不同之處,除開香料界三天王:大蒜、洋蔥、辣椒,印度菜多以乾貨香料提味,各位要是曾見過印度廚房就知道了,就算一般人家也會有個車輪大的或錫或銀托盤,裝著大小茴香、豆蔻、丁香、胡荽子、芥末、薑黃等十來個盛裝各種香料粉的小碗,豐儉由人;可泰國菜,或者該說整個東南亞半島的料理風格,大多都以新鮮香料為之,九層塔、芫荽、薄荷、紫蘇、香茅、香蘭、羅望子、月桂等,甚至包括常用的魚露都要求個鮮甜,嚐過沒嚐過的原料也是浩浩蕩蕩不下十多種;其實我很佩服這兩種料理的廚師,這麼多香料,互相搭配起來的口味香氣變化絕對上百種,怎麼去記啊?

 

  高檔購物中心 Paragon 內設貴婦專用料理教室,窮人與窮人的狗禁止進入。

 

總的來說,泰國菜其實除了偏辣之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味道:酸、甜;酸味多來自新鮮檸檬,說個題外話,我總覺得泰國的柑橘有著非常接近原始春藥的野蠻香味,帶一點辣刺入腦門,很能勾人遐想,反倒檸檬的香氣略遜一籌,怪哉?泰人嗜甜已到嚇死我的地步了,這種現象尤其在當地麵攤上明顯可見,攤上必有魚露、辣椒水及白砂糖各一罐,個人稱之為『屋台三劍客』~ 當地人就坐後稍嚐原味就開始大改造的工作,往往魚露兩大匙、辣椒水兩大匙,再狠狠灑上白糖,簡直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來吃麵還是吃蛋糕的?妙的是原本小家碧玉一碗麵吃來還真能給變的又香又辣又甜,不起眼的那一小盅當場張牙舞爪了起來,一開始真是吃的我傻眼!只能說當地人眼中酸辣甜這三味相輔相成,互為依拖,加酸開胃,以辣補強,用甜醇化,缺一不可。

 

自印度教北經緬甸南走斯里蘭卡海路東傳之後,印度當地常用的香料也隨之東漸,尤其是咖哩類的調製,在東南亞可說早已落地生根,連現代中國廣東菜都因此而有其蹤跡可循,其後隨著大英帝國腳步而散至世界各地,古今中外天下人對美味的定義果然有志一同!泰國南部尤其愛用各式香料配置咖哩,煮時亦如印度南部靠海省分,多以椰汁椰奶椰肉入菜調和,取其濃香甜,且多呈湯水狀,而非我們一般印象中帶點濃稠的咖哩醬;既臨海,則美饌中必以海味取勝,魚露使用也較多,大名鼎鼎的生蝦沙拉便是泰南名菜;泰國海岸線綿長,近海漁業蓬勃,淡水養殖則以吳郭魚或台灣所謂『泰國蝦』為主,且台商提供技術甚多;既是當地盛產,品質一流不在話下,泰人偏好油炸全魚,華人聽來大半覺得暴殄天物,實際嚐來卻絲毫不覺過老過油,不過我比較愛的是魚肚子裡塞香蘭葉、香茅等材料,外面鋪上一層粗鹽,進烤爐那麼一烘~ 媽呀,整晚有這一條魚,透個啤酒兩三瓶,樂不思蜀啊!唯一美中不足是在現代商業撈捕之下,泰國已經成為中日兩國撈捕魚翅的黑手套了,之前是香港的所謂饕餮客愛,現在中國佬有錢了,跟著一起吃這些東西來表現自己的身價非凡,實則猴子穿西裝,俗不可耐... 利之所趨,我們很難去責怪那些急於改善生活環境的漁民,但是大家真的可以別再被那些『高級』魚翅迷惑了,真的,魚翅跟你我指甲是同一種東西,下回想吃魚翅,自己剪指甲來啃就好,何必去當凱子?

 

  來泰國,晚餐至少要這樣。

 

泰北多為山區,海味沒有,自然肉食較多;把手指粗的竹條從中剖開,或雞或鴨往裡面一夾,碳烤吃個原味;泰人也吃禽獸類內臟,腎肝肺心皮都有,好死不死我也愛,所以每次去到泰北料理餐廳... 老闆多來一手啤酒啊!只是當地處理方式或與華人不同,對我們來說臊味偏重,尤其是偶爾打包回府,等進了飯店東西變冷,容易覺得不好下嚥倒也是真的;適才講到北部多山區,故而水稻田少,多為丘陵地間糯米田,也頗多台灣人很愛的所謂黑糯米,是以用糯米多於水稻米,也有類似華人糕、粿之類的副食品,所以大家在泰國買燒烤,老闆問你要不要『rice』、結果掏出一袋蒸過的糯米,可別以為他是要你回去包粽子,人家都是這樣配的,懂嗎?

 

  這種路邊攤是我在曼谷的肉體與精神食糧!飯麵粥粉前菜甜點都有啦~

 

北部辣也吃的重些,連沒去過泰國的人都知道的『青木瓜沙拉』正是源自北部,我還遇過他的幾種變形:土芭樂、青蘋果、青芒果(當地種,口感脆爽,散著芒果清香,又一天下大不同之巨作)還有一道台灣難見、但卻絕對重要的料理『酸肉腸』,嚐來頗有雲滇一帶原住民族之風,而且不知為何,我深深相信台灣原住民們也一定會愛死這帶點臭酸臭酸的感覺...

 

有種東西比較不分南北,但大致上北多於南:吃蟲!下手對象小自螞蟻、趴在樹上的蟬、能游的龍蝨、軟綿綿的毛蟲、硬漢路線的甲蟲,族繁不及備載,只是巴比膽量大概只比孬種好一點,所以原諒我沒圖片可供大家比對,總之經我多方查詢結論大致如下:蟲子九成九來自飼養場,就像您最愛的美國和牛日本鮪魚台灣潮鯛一樣~ 其中大多是用油炸處理,絕對乾淨衛生可口,有翅有殼的都會先貼心的為您拔拔掉,免得您塞牙縫;最貴的是整隻快有我兩個手掌大的黑蜘蛛,腿毛還清清楚楚的在那裡勒,一根(一隻?一尾?一仙?一條?)要到一百多塊!只是我忘了問要從哪裡吃起... 最臭的是蟑螂,吃完三天還餘韻猶存,金枕榴槤王都贏不過他,方便你好好回味... 另具消息人士所言,銷售量最好最適合看電影喝酒消遣的,果然就是台灣人也能接受的蟋蟀!而且在當地有一家蟲蟲連鎖專賣店,業績好到已經成為股票上市公司!所以... 在泰國別隨便點螞蟻上樹這道菜,我怕結果會比泰國恐怖片還恐怖...

 

只是有一點我要在此申明:我一點都不信所謂『補充營養所以吃蟲』理論;營養素這種講法是美國人戰後才在世界各地推廣的,我打死都不信兩三百年前會有一個泰國不識字農夫跟他兒子說:『兒啊,我們窮,吃不起米澤牛澳洲羊放山雞黑毛豬東山鴨,所以你要多嗑點蟑螂好補充蛋白質,知道嗎?爸爸愛你~』就是窮人沒飯吃,所以抓了蟲來吞,這有啥難以啟齒的?不過幾十年前,台灣也經歷過這種歲月不是?

 

中部,自然以首都曼谷是瞻,單以味道來說,此地用糖確實比較多,但確實不如南北兩區這般特色鮮明;其實一點不稀奇,欲成其大,必以相容相和為善;相容相和,則又難免去稜磨角,啥都有,啥也都沒有,好像全世界的大城都是如此?只是若論飲食種類,那畢竟首善之都,非一般可踖。

 

首先自然要從影響當地最深的中華料理講起,早在卻克里王朝前,華人移民就已經與當地居民容為一體,食衣住行唇齒相依;又由於地理位置關係,早年的雲滇貴、後來的閩粵潮,及至對日作戰前後早已分不清到底哪裡來哪裡去的難民,給泰國,尤其是曼谷這些主要人文薈萃的大城帶來的衝擊是驚人的;光論飲食,和善的泰人對來此的華人是這般平常心對待,看看中國城嚇死人的熱鬧,乃至全國到處懸掛中文招牌、把孫中山遺照當神在拜的大飯店小攤販,真的只能用『發揚中華文化』來形容!我還得特別推薦這裡的潮洲菜,說到潮洲菜,香港要掛頭牌沒人敢攔,但要叫曼谷謙讓到第三名,那這榜眼也只好從缺了。

 

二戰前,泰國交通歐洲各國,巧妙周旋英法德俄之間,各方來使交織,儼然與列強平起平坐;二戰時,雖前線吃緊,但日本人先被拒於印馬澳洲之前,又僵持在廣大中國戰場,後得英美相助,倖得全身而退;二戰後,打腫臉充胖子的英法和正義化身的美國透過此地,四方傳輸民主思想與戰略物資,誓與共黨不兩立!

 

所以?所以就是我們現在在曼谷可以輕輕鬆鬆的找到很多一流的西式餐飲囉!

 

幹嘛啦,只講吃喝說我淺薄,順便上點歷史課你們又說裝高檔,現在結合在一起,很優秀了吧~

 

有時候走在曼谷街頭,真的會讓你以為這邊其實觀光客比原居民還多,連郊區鄉間都可以輕易遇到 long stay 或乾脆在此退休養老的外國人,他們給整個泰國帶來的不只是外匯而已,在文化的表現上,吃吃喝喝就是最明顯的;若講西式餐飲,經典的義法、當紅的 Fusion、漸起的 Tapas 在曼谷都有許多上乘選擇,如果台北的西餐叫做『像不像三分樣』,那這邊可還真是『有模有樣』了!還有許多歐洲人道這裡開小酒館 British Bar,中規中矩,如果有機會不妨進去試試蘇格蘭鹹派這種台灣超小眾食品,難得喔~ 而且這些小酒館裡還有一種非常台灣味的東西:酒促小姐!健力士、海尼根、百威乃至日本 Asahi都有,這在歐洲可是前所未聞啊!就像台灣一樣,小姐們或可愛或漂亮或美艷,頗能催促色鬼如我多喝兩杯... 只是我不太確定,至台灣先發明『酒促小姐』這種行業,還是泰國?

 

     你上次在台北看到整隻 Ibelica 是哪年何處?在曼谷,他是中上西式餐廳的標準配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bby Liu 的頭像
    Bobby Liu

    ~ 小狗汪汪叫 ~

    Bobb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